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忠诚态度、信守作风。Р“忠”教化与践行——孔孟说“忠”Р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是用一个根本的观点贯穿起来。”曾子说:“是的。”孔子出去后,同学们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呀?”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就是忠恕二字罢了。”?忠恕:尽心待人为忠,推己及人为恕。Р2、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论语.子路》?译文:子张问怎样使主张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实守信,办事心诚严肃,即使到文化不发达的蛮貊地区,主张也行得通。说话不忠信,办事不笃敬,即使在本州本里,能行得通吗?站着,就看见忠信笃信笃敬几个字高耸在前面;坐车,就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刻在辕前横木上。这样,到处都能行得通。”子张把这话写在腰带上。Р例: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治安中国”与“绥之以德”。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臣,善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致使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因此,周边少数民族向往中原文化,接受唐中央政府领导。对少数民族要以德服人,以仁义忠信取信于各民族,不轻易诉诸暴力镇压。这就是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的民族接近政策即怀柔政策。Р4“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谓之仁。”——《孟子.滕文公上》?译文: 有财者能分人以财叫做惠,修善者才能教人以善叫做忠,为天下得民心叫做仁。Р5、“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孟子.离娄上》?译文:以敢于向君主责善发难为真正的忠诚,以敢于向君主提出批评建议为真正的恭敬,而将迎合献媚于君主者视作损害国家利益的残贼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