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针灸医学新思维经筋与阳陵泉 PPT课件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ppt  |  页数:24 |  大小:931KB

文档介绍
属部分,故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予以分类。每一条经筋主要连系同名经脉循行部位上的若干肌肉群,而与脏腑没有属络关系(并非不入脏腑),故仅以十二经脉之意按手足、阴阳命名,而不冠以脏腑名称。现今公认的看法,认为经筋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例如《辞海》释为“大筋、小筋、筋膜”(包括韧带、肌腱等)。《说文解字》对“腱”的解释为“筋之本也”。笔者认为:经筋所包含的组织结构远不止这些,还应包括诸如皮下脂肪、内脏系膜、内脏平滑肌和部分神经实体结构。经筋入内脏,相当于内脏系膜、内脏平滑肌,其论已如上述。我们还可以从《黄帝内经》中找到它类似于神经系统组织结构的依据。《灵枢·经筋》篇说:“手太阳之筋……弹之应小指之上。”阳明经筋与面瘫;“足少阳之筋……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前者为视手太阳经筋等同于现代解剖中的尺神经的例证: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弹及或碰撞肘关节尺骨鹰嘴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凹陷时,就会有触电感从肘尖放射到小指端,手太阳经筋的分布与尺神经的分布相一致,手太阳经筋“弹之应小指之上”与弹拨尺神经的反应相一致。后者则与中枢神经对机体的运动、感觉呈左右交叉、上下颠倒的支配形式完全吻合(即一侧脑部受伤,会导致对侧肢体瘫痪)。只不过《黄帝内经》是将椎体交叉现象称之为“维筋相交”而已。而经筋的系列病证如筋脉瘈纵抽搐、角弓反张或弛缓不收、瘫痪失用,面肌麻痹、口眼歪斜等均属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疾病。所以,完整地说,经筋所指的范围,应包括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内脏系膜、内脏平滑肌和部分神经实体结构。(三)阳陵泉针灸临床新用阳陵泉,穴出《灵枢经》,为足少阳胆经(下)合穴,也是筋之会穴。位于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笔者在针灸临床中,突破阳陵泉传统治疗肝胆疾病和下肢痿痹的局限,广泛用于治疗内脏多种病症,大大提高了本穴的临床适应范围和治疗效果。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