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气质上应该是最接近原型的。 1964 年,国家刚刚走出几年的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影片的精神底蕴中充满着一种对于新社会新制度的认同,一种在艰难困苦中与国家和人民共患难同奋斗的精神,一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方式和一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 这正是那个毛泽东时代中国人身上的时代精神。《雷锋之歌》 1979 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雷锋之歌》,正值十年文革结束不久,国家拨乱反正、收拾人心的华国锋时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却依然充满着上一个十年的烙印。除了延续上一部雷锋电影中对助人为乐、勤俭节约、一心为公等雷锋品格的赞美,影片有着在四部雷锋剧中最为浓烈的阶级斗争色彩。例如影片借雷锋之口表达了对于蒋匪窜犯和苏修变质的愤慨和与之斗争的决心,还塑造了投机倒把、讲吃讲喝、拉拢腐蚀年轻战士的副业队长这样的农村走资派形象。与上一部雷锋电影中的谦和纯朴不同的是,这部电影中的雷锋身材较为高大,多了几分英武之气,突出了雷锋身上“对敌人象严冬一样“的斗争性。《离开雷锋的日子》 1996 年拍摄的《离开雷锋的日子》是一部雷锋不是主角但分明又是主角的作品。影片首次在电影中向人们披露了雷锋牺牲的细节,讲述了导致雷锋牺牲的肇事者同时又是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乔安山长达三十多年坚守雷锋精神的感人故事。由吴军扮演的雷锋在影片中只在乔安山的回忆片断中短暂地出现,而且被有意表现得色彩模糊,但是却充满了温暖,带有浓浓的怀旧气息。影片冠以“离开雷锋的日子”这种带有几分伤感的片名,其另一层深意是想揭示市场经济兴起的初期,包括雷锋精神在内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失落。影片通过乔安山个人对雷锋精神的坚守,呼唤整个社会对于理想价值和人类美德的坚守;通过乔安山学雷锋做好事却遭人非议白眼甚至被冤屈的冰冷现实,叩问每个人的内在良心;最后又通过好人终获好报的结局和志愿者运动的涌现向人们展现了传统美德和雷锋精神回归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