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年代初,加拿大骨科医师 Salter RB 提出 CPM 即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 3 CPM 理论提出(一) 在此理论提出之前,绝大多数人,主张病损肢体应以制动为主,以利于修复 20世纪 70年代后,发现长期制动造成诸多有害于关节功能的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间断主动活动对骨科创伤疾病的恢复和关节损伤的修复产生有益的作用 4 CPM 理论提出(二) 骨损伤可通过骨组织自身修复,而关节软骨损伤自身修复能力很有限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兔膝关节制动6周,软骨基质即可出现纤维化、软骨表面裂隙及溃疡,软骨坏死,滑膜与软骨粘连 5 CPM 理论提出(三) 1970 年, Salter 等人就软骨再生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而言,早期间断活动效果优于制动,而连续被动活动又优于间断活动由于骨骼肌易疲劳,不能坚持长时间的主动活动故提出了持续被动运动 6 CPM 作用机制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韧带、肌腱)的损伤修复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缓解关节损伤或术后引起的疼痛 7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成人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滑膜液,并依赖于?健康的滑膜?关节的充分体液循环随着关节活动,促进滑液向关节软骨的浸透和扩散,加速滑膜的分泌和吸收,改善软骨细胞的新陈代谢,利于软骨组织的再生和功能活动, 清除关节内有害物质和坏死组织 8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韧带、肌腱)的损伤修复关节软骨损伤,使软骨这一封闭抗原外露,与关节液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进一步损害关节软骨, 关节活动,增加关节液的代谢关节周围组织因为活动消除粘连,血液循环的增加,加快了自身的修复 9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骨膜和软骨膜均来源于胚胎中胚层组织, 其未分化的骨原细胞具有成骨和成软骨的双重能力,在关节滑液中,由于运动的刺激,可使骨原细胞转化成关节软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