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皴法"小解桐城八中佘志勇?皴法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 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中国古代著名山水画(富春山居图局部) 中国古代山水画溪山行旅图?斧劈皴: ?表现火成岩山岩崩溃的部分与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斧劈皴由唐李思训所创。斧劈皴是用毛笔的侧锋以斜角擦出,适合描绘质感坚硬而多棱角的山石、峭壁或陡坡,因为山石的块面仿佛遭利斧砍凿而成,所以叫做“斧劈皴”。依其笔势变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小斧劈皴”与“大斧劈皴”。斧劈皴局部斧劈皴代表作踏歌图?披麻皴: ?表现土山外观的主要方法,多用来画我国南方的山水。笔划直长从上而下,如散麻下披,后人因其形似故名。用中锋笔,圆而无圭角, 弯曲如同画兰草,一气到底,线条遒劲,不可排列须有参差松紧,点法如“一”字或“混点”。宜表现江南土石丘陵等。创自五代董源、巨然、赵孟俯、黄公望等不少画家均以披麻为主。明.陈继儒《论皴法》作“麻皮皴”,工艺绘画亦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