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课件(PPT讲稿)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ppt  |  页数:2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ia s gh jl e yzb n oiz i一粒种子 g iian h i i改变世界总纲一中国水稻简史二袁隆平个人简介三杂交水稻研发过程四创新之光为何闪耀五一粒种子的改变中国水稻起源 9000 多年前主要分布海南三亚台湾桃园云南景洪江西东乡中国水稻的驯化、品种栽培技术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历代通过自然变异、人工选择等途径,陆续培育出许多具有特殊性状的品种。水稻发展史别具香味的香稻特别适于酿酒的糯稻现在保存的水稻品种约有 3万多种,它们是古代水稻几千年的发展结晶。三系杂交稻二系杂交稻超级杂交稻研发创新历程无性杂交有性杂交 1960 年袁隆平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中。袁隆平认识到古典遗传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 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杂交育种开始实现从改变 1 960 年7月,袁隆平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 1961 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 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在1964 年到 1965 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袁隆平和其助手们终于找到了 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 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 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 1966 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书中论述了水稻具有雄性不孕性, 并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带来大幅度、大面积增产。这就是袁隆平首创的“三系法”杂交水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