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彝族舞蹈-课件【PPT演示稿】

上传者:蓝天 |  格式:ppt  |  页数:7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仿生产劳动时的动作而成。?主要的舞蹈有五类,分别是跳弦(烟盒舞), 打歌,罗作,跳三弦,披毡舞。前四类舞蹈源于彝族古代生活,第五类模仿鹰、熊的舞蹈,可能与彝族古代的多神和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跳弦——因舞者双手持“烟盒”边敲边舞,也称烟盒舞《烟盒舞》流行于云南省中部和南部红河、石屏、建水等地彝族支系尼苏人居住地区。舞蹈分为“正弦”和“杂弦”两类。“正弦”融双人自娱性舞蹈与表演性舞蹈为一体,主要传统段子有《哑巴砍柴》、《鸽子度食》等,舞姿优美轻盈、活泼风趣。而“杂弦”则是在“正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是一种表现人物、具有故事情节的歌舞小品。其中《哑巴摸鱼》、《童子拜观音》等具代表性的节目达百余种。当地所流传的“是人不跳弦,白活几十年”的口头禅,说明《跳弦》在人们生活和心目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打歌——包括“打跳”、“跳脚”、“左脚舞”、“跳歌”、“跌腿”、“跳月”(即“跳乐”)等圆圈舞, 流行于云南省西部与四川省凉山交界地区、云南省西南部的彝族和相邻的其他少数民族之中。自娱性舞蹈《打歌》与汉族古代的《踏歌》极为近似。现存于云南省巍山县巍宝山文昌阁,绘制于清代乾隆时的《踏歌图》便记录了当地的舞态。每当节日和喜庆之时, 人们挽手围圈,载歌载舞或随乐而舞,舞蹈始终以下肢动作为主。?罗作——也称“罗索”,是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彝族支系尼苏人中的另一种圆圈舞。曲调欢愉跳跃,节奏鲜明而强烈, 伴之以快速摆手、错步、踏脚等舞蹈动作,特别受到青年们的喜爱。?跳三弦——也称大三弦、跳月,是云南省中部地区彝族支系阿细人、撒尼人喜爱的自娱性舞蹈。在大、中、小三弦和高、中、低不同音色的竹笛伴奏下的《跳三弦》,是“火把节”不可缺少的舞蹈。?披毡舞——是四川省凉山地区彝族所特有的舞蹈形式。舞者以披毡为道具,通过双臂的伸展、收拢、摆动与身体旋转, 来模仿鹰、熊的姿态。该舞现已成为彝族的代表性表演舞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