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涪陵榨菜-课件【PPT讲稿】

上传者:相惜 |  格式:ppt  |  页数:3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未普遍付诸实现。 50 年代的榨菜有大块和小块两个等级,进行分别包装。 60 年代始有质量标准不同的一、二、三级菜之分。一级菜供出口和军需。 1964 年开始按专门标准生产出口菜。 1975 年开始在韩家沱菜厂生产丝、片、丁、碎等形状,塑料袋、玻璃瓶、陶瓷杯等包装形式, 50 、 100 、 500 、 2500 克各量的产品,但由于密封、杀菌、配料等问题未完全过关,一时未能大批量生产。 1981 年,采用一种新的保鲜方法,使无毒塑料袋方便榨菜的小包装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并生产出五香、鱼香、鲜味、怪味、爽口等风味的产品。 1985 年开始在个别外销地开展深加工,使各类小包装产品能在远离产地的市场上销售。绿油油、清脆脆の涪陵榨菜?(二)质量改进 初期的榨菜,基本上全属切块,大小不均匀,辣椒粉粒较粗,颜色较暗, “其貌”不扬。但菜块柔软、香味甚浓,耐久贮。 20 年代末,开始对菜块进行修剪,讲求外形美观。 30 年代中期开始注重购圆形菜头,划块亦讲究整齐,大小块予以分别装坛。 1953 年开始对辣椒去蒂去籽,以 64 孔罗底过筛,由于辣椒粉变细,拌出来的菜颜色更鲜艳。 1964 年应外商要求,在对出口菜修剪时增修“团鱼边”一项,使菜块外形质量进一步提高。 1974 年,对腌制后的菜坯进行整形分级,按一、二、三级和小菜、碎菜分别包装,质量要求趋于严格。 1979 年,开始制作不划块的全形菜,以鲜菜头个重 150 至 350 克为合格。次年,种植上普遍推行良种和密植,为提高全形菜的加工率打下了基础。 1980 年和 1982 年,四川省先后制定了出口菜和内销菜的质量标准,使榨菜的生产和质量改进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1985 年6月, 国家标准局正式颁布坛榨菜的国家质量标准( GB6094--85 )。同年,原涪陵地区标准局发布袋装方便榨菜的质量标准(川 Q/涪 236--85 )。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