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受害造成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从而导致产量下降。大豆根腐病发病因素大豆幼苗期多雨、地温低、上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干旱,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低, 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长期连作几年不断连作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 病菌在土壤里积累达到相当程度和规模。品种单一、抗病品质下降,必须引进新的高产、抗病大豆品种发生规律是由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菌等多种病菌侵染而引起的。不同病菌引起的病害症状不同,但共同点是根部腐烂。这些病菌均能在土壤中越冬并存活 5年以上,近表面密度最大。在大豆子叶期病菌可以侵入幼根,病菌靠土壤、种子和流水传播。大豆根腐病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菌源数量、土壤环境条件和耕作栽培措施。综合防治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用 50% 多福合剂可湿性粉剂,按种子录的 0. 4% 拌种。或用菌克毒克(2% 宁南霉索水剂)按种子录的 1%拌种。或用 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录的 0. 5% 拌种。还可用含有杀菌剂的 35% 多克福大豆种衣剂用种子重量的1.5% 剂量拌种。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减少菌量。适期播种(适时晚播)播种深度控制在 2~3 厘米,并要早中耕,深中耕, 以起到防寒增温,增强大豆生长势提高抗病力的作用改善田间土壤通气条件,及时排除积水,创造疏松平整的耕层,避免田间积水,采取垄作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大豆根系生长,提高免疫力。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进行叶面喷肥,适时进行中耕培土以利于侧生根形成。大豆褐斑病发病症状: 真叶病斑棕褐色,轮纹上散生小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直径 l~ 5mm ,严重时病斑愈合成大斑块,致叶片变黄脱落。茎和叶柄染病生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的病斑。病荚染病上生不规则棕褐色斑点。温暖多雨,夜间多雾,结露持续时间长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