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二、是死力而非具有弹性的力。清·汪之元《天下有山堂画艺》中的论述可作证,“墨竹最宜苍老,苍老非怒笔生硬之谓。不苍老便是握笔不坚固,无臂腕力,故有桃叶、柳叶、蜂腰、鹤膝、鼠矢,百病俱见。”再论“刚非生硬,柔避软弱,在人能体会其意。”22故所谓线条之“老”应是“骨”之力而为之。这种力透纸背之“骨”力在运笔时会造成“滞碍”之感。清·刘锡载《艺概》中说:“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唯笔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斯涩而自涩矣。”刘锡载所说的“涩”的概念直接承袭于东晋王羲之,王羲之说过:“势疾则涩”,这里的“涩”是用笔的感受。当创作主体的手腕发出力气,同时拖动笔锋运转于纸面,必会有“有物拒之”之感,这也是造成“涩”,造成画面线条乃至画面气质“老”的原因之一。岑长裔先生说,刘锡载的这段话中相当准确地描述了书写者身受的涩感:“笔方欲行”,即起笔的瞬时;“如有物以拒之”,就是锋毫遇到了特异的阻力,粘性流体力学则给出明确的答案:只要高速起笔、起笔速度不等于零,就会在起笔的瞬间产生“如有物以拒之”的涩感,这种“涩”之感是画面上的面貌,也给人造成“老”的感受。这种“老”的感受,近现代一些画家的画面中颇为明显如以用笔老辣著称的吴昌硕(如图),笔画力度极度雄强,提按转折之处发力刚猛,对笔锋中的墨控制得当,笔势行进中有“涩”、“滞碍”之感,除了吴昌硕之外,现代的赵良翰,李味青也是如此,细观赵良翰所画树干,和吴昌硕用笔相仿,都以雄健的书法用笔入画,线条转折如钢筋弯曲一般。20清·张庚《浦山画论》俞剑华注释《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9月第二版第223页21清·张庚《浦山画论》俞剑华注释《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第224页22清·汪之元《天下有山堂画艺》俞剑华注释《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第1159页-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