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pdf  |  页数:59 |  大小:649KB

文档介绍
光度法Р HJ 636-2012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Р度法Р JTS 181-5-2012 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范Р JTJ 319-99 疏浚工程技术规范Р JTJ/T 320-96 疏浚岩土分类标准Р 2РSL 18-2004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Р SL 42-2010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Р1.3 术语和定义Р1.3.1 底泥Р 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Р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Р1.3.2 湖泊/河流内污染源(内源)Р 指通过入湖河流、水体养殖、旅游、船舶、水生植物残体以及大Р气干湿沉降等方式输入及湖泊本身携带的污染物与泥沙结合在一起Р形成的污染底泥,通常称为“河流/湖泊(水库)内源”。Р1.3.3 环保疏浚Р 指采取工程措施对水体中的污染底泥进行疏挖,以减少底泥中污Р染物向水体释放,为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重污染底泥Р的异位修复技术。Р1.3.4 吹填Р 将挖泥船挖取的底泥,通过排泥管线输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填筑的Р作业。Р1.3.5 超深Р 由于施工误差而在疏浚设计深度之外增加的深度。Р 3Р1.3.6 允许超深Р 根据工程设计规定,疏浚施工区内允许出现的疏浚最大超深值。Р1.3.7 允许超宽Р 根据工程性质规定,竣工验收时疏浚区底宽允许出现的最大超宽Р值。Р1.3.8 堆场Р 疏浚后污染底泥存放的场所。Р1.3.9 临时堆场Р 在施工过程中污染底泥暂时存放的场所,起到临时中转、调节、Р沉淀等作用。Р1.3.10 永久堆场Р 污染底泥的最终堆存、处理场所。Р1.3.11 余水Р 疏浚工程中泥浆在堆场沉淀后通过泄水口排出的上清液。Р1.3.12 总余水量Р 通过堆场排水管排回湖泊、河流的余水的总量。Р1.3.13 堆场外排水通道Р 导引堆场内排出余水流向排放地的通道。Р 4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