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致远舰”水下考古启示

上传者:qnrdwb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628KB

文档介绍
,有学者认为阵型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清军的“雁行阵”(以定远、镇远舰居中突前,其他各舰在两侧渐次展开)不如日军的108“一字阵”(横向鱼贯而列,舷侧面敌)。实际上,北洋水师舰首大口径火炮是其主要火力(此次水下考古发现了致远舰210mm主炮炮管残片),摆“雁行阵”可以舰首迎敌,充分发挥舰首主炮的火力优势。用丁汝昌的话来说,就是要“各小队须协同行动;始终以舰首向敌;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从战争档案来看,当时日军非常忌惮北洋水师的大口径主炮,特别是定远、镇远二舰的305mm主炮,实战中也确曾遭受了北洋舰队大口径主炮的重创。日本联合舰队多配备速射炮,舷侧列装,在北洋舰队阵前横向移动,以舷侧对敌,可以充分发挥其速射炮火力密集的优势。由此可见,双方的阵型都是按照自己舰队的特点和火力配置而布设的,可谓优劣互见。5结束语丹东水下考古调查项目的开展和“致远舰”的发现,开启了中国水下考古的新篇章。就国际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水下沉舰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纵观我国沿海海域,海床上至今还沉睡着不少世界著名的近现代军舰,如一战中沉没于青岛胶:J、f、I湾的德国旗舰“伊丽莎白皇后号”、日俄战争期间被鱼雷炸沉于旅顺港外的沙俄太平洋舰队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号”、二战中被美军击沉于舟山东极岛附近的日本运输舰“里斯本丸”号等等。此前中国学界还曾在武汉长江水域打捞起著名的“中山舰”。凡此,均为中国水下考古和世界军事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讲,“致远舰”的发现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按照联合国教科文“2001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原址保护为第一原则,公众参与和青少年教育也是优先方向。“致远舰”是否需要进行水下考古打捞?打捞出水的舰船文物如何进行科学的脱水、脱盐、脱硫处理?如何利用致远舰开展公众教育?这都将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万方数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