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与地震剪力相协调,避免了中下部形成薄弱层的不利情况。第四,整体性能良好。小雁塔单壁全砖成筒,墙壁较厚,兼具较强楼层约束,结构体系类似于现代高层建筑中的简体结构,这些均使其具有良好的抗地震能力。第五,小雁塔券洞间裂缝的开展及在反复荷载下裂缝两侧的剪切磨合,消耗了大量地震能量,从而保护了塔主体结构,这是小雁塔历经千年而不圮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丢卒保车”。总之,小雁塔千年不圮,既非“神为”,亦非某一偶然因素促成,是多方面因素的集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5结论(1)虽然小雁塔有比较好的地基与基础处理措施,但断言其地基为一半球体,目前尚证据不足。至于“安坐于直径约70m的半球上,成不倒翁”之说,皆属“神话”,可姑妄听之,不可以讹传讹。(2)小雁塔初裂于明代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6.3级临潼地震;塔顶2层震毁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王鹤“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碑文有夸大与不实处,需辨析对待。“神合”与“三裂三合”说亦属“神话”,不可以科学事实对待。(3)小雁塔矗立三秦大地千年而不圮,既非“神为”,亦非某一偶然因素促成,是多方面因素的集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小雁塔在地震惯性力作用下券洞间裂缝的开展及裂缝两侧的剪切磨合,消耗了大量地震能量,从而保护了塔主体结构,是小雁塔历经千年而不圮的重要因素之一。参考文献[1]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小雁塔基础发掘清理说明[R].1964.[2]陈平等.眉县净光寺塔纠偏工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1):44—47.[3]陈平,赵冬,沈治国.古塔纠偏的有限元应力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2):241.2“.[4]陈平,姚谦峰,赵冬.西安大雁塔抗震能力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9,1.[5]陕西省地震局.陕西省地震目录[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