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为3m^-9m. 5.2.6.3使用弯壳体动力钻具时,要根据水平井段增斜、降斜的需要选择弯壳体动力钻具角度 5.2.6.4轨迹控制方法见5.2.4, 5.2.6.5对钻柱进行倒置。 5.2.6.6人靶点的位置和井斜角、井斜方位角应符合靶区要求. 5.2.6.7根据地质录井资料预测目的层位的变化,调整待钻井眼轨迹,控制轨迹在油层的最佳位置。 5.3导向钻井 5.3.1钻具组合选用见5.1.1中的e)或f)或8), 5.3.2可采用几何导向或地质导向钻井方式,连续控制各井段的轨迹。 5.3.3选用5.1.1中的e)钻具组合时,应根据设计轨道各井段中的最大井眼曲率,选择弯壳体动力钻具角度。 5.3.4选用5.1.1中的g)钻具组合时,应根据轨迹井斜角的需要,选择钻柱稳定器与可变径稳定器之间的距离和变换可变径稳定器的尺寸。 5.3.5使用NM)或LMD随钻监测,通过调整滑动钻进和旋转钻进井段,对轨迹进行实时调控。 5.3.6在稳斜段和水平段以旋转钻进为主,根据轨迹的变化,及时通过滑动钻进调整轨迹。 5.3.7依据水平井设计轨道进行几何导向钻井,轨迹进人设计目的层前,应根据需要进行中间电测, 对比目的层位的变化,修正设计轨道。 5.3.8依据设计地质目标进行地质导向钻井,应根据工_、训)随钻测井数据、地质录井资料进行油藏地质分析,通过地质标志层对比等方法,随钻预测目的层变化,按变化要求修正待钻井眼轨道设计水平井应根据I_WI)随钻测井数据预测分析地层界面和油、气、水界面,控制轨迹进行地质导向钻井。 5.4防碰要求井眼防碰技术按SY/T 63%的要求。 SY/T 6332-2004 6资料:一: 轨迹计算数据表见SY/T 5435-2003中表B. 2 中靶数据表见SY/T 5435-2003中表B. 3, 轨迹图见SY/T 5435-2003中图C.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