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的分析研究

上传者:upcfxx |  格式:pdf  |  页数:4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减值准备政策一即存货减值准备、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A 股上市公司的选择为例,结合我国特殊的经济和政治环境,站在契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上市公司的经济动机及其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n引。发现,未选择与选择三大减值准备政策的2类公司的特征存在着系统的偏差。还指出,不是上述“三大假设"决定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而是其它一些经济因素, 比如公司治理结构、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公司经营以及注会的审计监督和财务状况水平。其后,王跃堂、孙铮和陈世敏于2001年对会计政策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进行了研究n引。他们对股份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以及1998年财政部颁布实施《股份公司会计制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一是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有经济后果,它对公司的股价产生影响是通过监管政策、公司规模及公司治理结构,但是西方政治成本假设与公司规模的影响刚好相反:会计政策的自发性变更是没有经济后果的。二是新制度的公告会对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魏明海与林舒(2000)在对中国A股的首次公开发行(IP0)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均检测到在首次公开发行的过程中这些企业都存在利用应计项目来增加收益的行为。刘斌(2005)通过选择符合我国企业特征的契约变量,并以上市公司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选择为切入点,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和均值检验的方法对实证检验了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的选择动因,结果与实证会计理论中的报酬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吻合‘∞1 乔永波于2005年在研究了我国企业的政府管制的基础上,再从我国社会制度的分析入手,对会计政策选择会被政治成本影响的假设进行实证研究乜¨。像王跃堂在2000 年的研究一样,发现在我国会计政策选择上与上市公司规模大小没有十分显著的关系; 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上并未起到明显的经济效果;由回归分析结果看,属于我国第三 7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