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3.5%NaCl溶液中铝及其合金缓蚀剂的电化学研究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pdf  |  页数:50 |  大小:1717KB

文档介绍
性i且有广泛的仿生和生物亲和性。此外,自组装技术不但成膜物质丰富,不需要昂贵的设备、繁琐细致的操作,而且成膜不受基底大小和形状的限制,可在分子水平控制组装体系的结构及性质,并且制备的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薄膜的组成和厚度均可控等诸多优点,所以近年来被广泛接受,并被认为是一种构筑复合薄膜的有效方法【19】,在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如光学、电子学、生物传感学和机械工程学等,金属表面处理和保护是其重要的工业应用方向之一。1.3.2自组装技术在金属腐蚀与防护中的应用自Laibinis[201等人在1992年第一次报道了Cu表面上覆盖正烷基硫醇单层膜的Cu的腐蚀电阻后,拉开了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技术用于防腐蚀研究的序幕。Yamamoto[21】等在铜表面上制备了烷基硫醇(I尚.18)单层膜并测试了膜的缓蚀性能。Sch朗一221,Feng[231和Itoh[24。251等研究者相继报道了铜表面的SAMs在不同腐蚀性电介质溶液中的缓蚀性能。自组装膜与金属表面具有很强的粘合力,可以在任何形状的金属上形成,并可通过选择吸附剂加以控制,且自组装膜对金属的保护并不改变金属的外观。由于自组装膜层的缓蚀性能好,且稳定性强,所以一直以来是国内外腐蚀防护研究者追求的热点【2乒321。硫醇体系长久以来一直是众多研究者研究自组装膜层的重点【33习81,但硫醇类化合物有毒性和难闻的气味及成膜时间较长,使得很多的研究兴趣转向了环境友好自组装体系上,研究在铝表面和铝氧化物表面形成稳定的自组装膜层,硅烷体系及含羧酸根化合物体系在铝合金表面的自组装是目前研究最多,最热的研究方向。1.4电化学阻抗谱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是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以及电极截面现象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它可以较好的表征缓蚀剂自组装膜表面的电子传递行为,而且是获得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有效手段。用交流阻抗技术不仅可以研究膜自身的电阻特征及其对4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