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基于电磁共振的磁场强耦合无接触传能电路研究和优化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pdf  |  页数:5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进、低轨道或同步轨道卫星运输等许多意义重大的、新的科技领域。由此可见微波无线传能想要普及与日用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克服。各个国家对微波传能技术的研究也有半个世纪之久。 1968 年,美国人 Peter Glaser 就提出了利用微波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实现空间太阳能发电(Space Solar Power ,SSP) ,其构想是在地球外层空间建立太阳能发电站,通过微波将电能输送回地球表面的接收装置,再把微波转换成电能供人类使用[22] 。1979 年, 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和美国能源部联合提出太阳能计划——建立“SPS 太阳能卫星基准系统” [23] 。1987 年,加拿大研制的 SHARP 模型依靠 2.5GHz 的微波能量束,在离地面 150m 的高度飞行了 20 分钟。 1992 年, 日本研制的 MILAX 飞机依靠工作频率 2.411GHz 、发射功率为 1kW 的微波能量束成功地飞行了 40 秒,飞行高度大约为 15m 。 90年代,日本设定了 2020 年建造试验型太空太阳能发电站 SPS2000 的计划,预计 2050 年进入规模运行[24] 。为了重新研究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可行性,美国宇航局于 1995-1997 年间,进行了两年的 Fresh Look 项目研究。在约 30种系统方案中,确定了两种最有效的太阳能电站系统设想,即所谓的“太阳塔”和“太阳盘”。图1.5 太阳盘和太阳塔 Fig.1.5 Solar sail and Solar tower 近几年,随着高频技术的发展,美国准备在国际空间站上采用 C 波段(5.8-35 GHz) 频率进行微波无线电能传输试验测试,日本、俄罗斯等也在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试验工作。由于微波能量传输受到严格的方向性限制,并且易受大气等周围介质的影响,不能高效穿越障碍物,所以该技术只适用空旷空间的远距离能量传输。 4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