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优点,后又撰写《中国窑洞的设计与测定》。19世纪初期,德国人Rudofsky Bemsl写的《没有建筑的建筑师》,书中刊载了航拍中国地下窑洞的照片,称赞中国黄土高原地下穴居是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同时仍认为穴居生活缘于生活水平低下文化发展落后。20世纪日本学者论述中国窑洞的文献有:伊东忠太的《中国、印度、土耳其旅行谈》,关野贞的《中国穴居》,十代田三郎的《中国北部边疆住宅建造的构造调查报告》,浅井新一的《中国的穴居》。国际上对生土建筑的研究广泛开展,特别是在干旱炎热,或者多雨、泥土充足的地方,包括北欧、乌克兰、中东、阿拉伯半岛、非洲、美国东南部等地区生土建筑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欧美地区还专门成立了一些研究机构对生土建筑的遗址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对于生土建筑在当今的运用也建立了实验室作为建筑设计尝试[5]。国外对地下空间UnRegistered1绪论3的研究比较深入,生土窑洞(图1.1)作为地下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国外很多方面确实有许多值得我国建筑界学习的方面。图1.1 美国掩土建筑1.2.2国内发展现状在中国,最早注意人类穴居(图1.2)的文字是《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窑,夏则居巢。”《易·系辞》载:“上古穴居而野”。《三国志·魏志》卷三十《东夷转》记载:“处山林之间,常穴居……”古籍《前秦录》中开始出现“凿地为窑”的“窑”字,这是迄今为止所知最早以“窑”字称横穴的文献。图1.2古时穴居场所1934年,中国的龙庆忠在《穴居杂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5卷第1期中论述了中国窑洞从穴居形式演变为窑洞的历史。后来他又在《中国建筑与中华民族》(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中详细论述了中国窑洞的建筑形式和分布;刘敦祯教授在《中国住宅概说》(中国建筑出版社,1957年)一书中将窑洞作为中国住宅的一种特殊类型的UnRegis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