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沿竖向不对称单边分段收进导致结构产生扭转效应,设计对策为对剪力墙的布Р置和尺寸进行调整,减小因单边收进使层质心和刚心在竖向不连续而引起的扭转效应。Р 杨实君[6]对山地吊脚框架结构进行了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静力弹塑性法分析,指出吊脚Р框架上部结构与下部吊脚之间(简称吊脚平台)的水平向约束是影响吊脚结构受力特点、周Р期、层间位移、扭转效应等方面的关键因素。Р 龚国琴等[7]通过对某一实际工程的分析计算,指出吊脚楼结构设计中,应重点研究吊脚Р层的抗震性能,确保分析计算模型能真实的模拟实际结构,并对薄弱部位及结构基础采取相Р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予以加强。Р 徐培福等[8]对高层建筑结构扭转控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楼层位移比和结构周期比的Р控制指标。并指出了扭转不规则的评价标准,除了可以检验结构平面布置的规则性之外,还Р能检验结构平面布置是否具有必要的抗扭刚度。Р 张元坤[9]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嵌固端选取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结构设计中嵌固端选取Р时应该考虑的相关技术条件,并如何使其成为真正的嵌固端,这直接关系到计算出的结构内Р力是否真实可靠。Р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0]第 6.1.14 条规定,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Р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设大洞口,并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且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 180mm,混凝Р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0.25%,Р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 2 倍。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Р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 1.1 倍,地上一Р层的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墙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第 6.2.3、6.2.6、6.2.7 条的规定,Р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Р承载力之和。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