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地位,并拉开了中国古代辉煌文化艺术的序幕。与当时其他国家仅重视炼制不同,中国古代冶金技术除了重视“冶炼”,也重视“铸造”,冶炼和铸造是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存在的。在中国,青铜器的铸造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步和创新。在商周时期,典型的铸造法为“合范法”,其代表作为著名的司母戊方鼎和四羊方尊,该方法对工匠的技术要求很高,一旦出现一点失误便会破坏整体效果,所以一般用来制造大型工具和器物。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新的铸造法,名为“失蜡法”,该方法在合范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被大量用在了精密仪器的制作中。到了战国时期,铸造法更上一层楼,除了考虑器具的实用性,还开始重视器具的外观,于是出现了多种用于器具装饰的艺术,如镶嵌、婆金、错金等。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战争最多的时期之一,为了提高士兵作战能力,各个国家对兵器的要求首先便是规范性和统一性,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当时的铸剑水平。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使得铸剑师们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些甚至和王侯将相们一起被记载到了史书中,如《越绝书》就提到过一位名为欧冶子的铸剑师。青铜文化贯穿于中国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青铜器有高超的铸造技术,有着磅礴大气或精致玲珑的外形,有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铭文,这些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那样一个物质文化缺乏的时代,青铜器的制作工匠们能够为后世留下如此宝贵的遗产,除了感到幸运,更为我们有这样的先辈而感到深深的自豪。参考文献:[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冢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2]谭德睿,廉海萍.吴越菱形纹饰铜兵器技术初探[J].南方文物,1994(02).[3]陕西省博物馆等.扶风齐家村青铜器群[M].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4]郑利平.中国古代青铜剑的技术分析[J].金属世界,2008(02).(本文作者供职于临沂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