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苏菲的世界》最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和系统材料整理-(附有标准答案)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34KB

文档介绍
8.这封神秘的信打破了苏菲的日常生活,让苏菲渴望认识自己。是故事情节的起点,引出下文哲学问题。29.要有好奇心30.苏菲看到了魔镜中的奇异现象,内心惊恐。镜子象征未知的世界。31.他们明白自己是艾勃特笔下的人物,他们来到柏客来山庄,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了席德的生活。体现了存在主义的精神核心。32.书店里找不到适合年轻人读的哲学书。33.柏拉图认为: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称为“柏拉图的理型论”。人的灵魂总是渴望回到理型的世界。34.不是。一部《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人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35.没有寄信人的地址,十分神秘。引出下一封信“世界为何而来”的内容,为苏菲的困惑蓄势。36.环境描写。渲染了教堂的安静荒凉和肃穆,具有古老的气息;烘托出苏菲内心的紧张感;设置了艾伯特的出场的背景,暗示了这节哲学课的内容。37.(1)他们是少校为了对他的女儿进行哲学教育而虚构的人物。他认为自己的演讲充满了理性。(2)大家不明白艾伯特说的是否属实,甚至认为他在胡言乱语,和人们的认知相悖。38.(1)席德梦到了父亲从黎巴嫩回来,也梦到了苏菲。(2)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表明了席德的心灵,世界受到了《苏菲的世界》的洗礼。39.(1)少校从黎巴嫩回来的途中,受到女儿席德的操纵。(2)害怕被调回黎巴嫩而恐慌和对家人的担忧之情。40.(1)少校和席德讨论星球上的生命。(2)大自然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其实人类本身就是一个个谜团。只有保持好奇心,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知世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