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生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5KB

文档介绍
且生产性服务业也只能在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在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和企业生产向多元化和单一化两个方向发展的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和融合发展将成为产业深化的必然选择。协同与融合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造业企业内部的产业融合,制造与服务功能相互叠加,将使一些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性功能和收入占据主导地位,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服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二是产业链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与融合发展,研发、采购、售后服务等服务环节占产业链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随着区域内产业融合的加快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将通过特定空间上的集群式发展来实现协同发展与融合发展的要求。2. 生产层级化、集聚化发展从国际层面上分析,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大城市的中心区都已由过去的“工业中心”转型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在全球范围,生产性服务业在世界城市表现出明显的集聚性,如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大都市;在区域范围,生产性服务业在大都市地区表现出明显的集聚性,其集聚化程度要明显高于规模较小的城市。而在世界的大都市地区内部,尤其在大都市的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一系列的群落,生产性服务业有在大都市核心区不断增长和集中发展并呈现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在城市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又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或中央商务区(BD)内(如伦敦金融街),或者是受区位条件的影响(特别是交通条件、大学研究机构),高度集聚于城市的某一个或若干个点上,或者集聚于某一条或几条带状区域内,如硅谷的信息服务业集群、华尔街的金融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以及我国的北京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北京金融街金融业集群、上海陆家嘴金融业集群等。由此在集聚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层级化特征的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分布态势,即在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的控制上体现为全球城市—国家城市—地区城市—中小城市发展程度和空间水平等级差异明显的格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