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需求的不足和能源价格、海外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令英国经济陷入滞胀危险。因此,通胀不再被市场看作加息的信号,而是出现一种难以治愈的经济梦魇。能源价格的上扬,将引起可能的消费需求放缓,和由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消费需求的放缓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的低迷。伴随著通胀的经济低迷给货币政策制订增加了非常矛盾的难度。仅凭加息或者减息是难以治愈这一顽症的。从经济学理论上讲,当经济增长出现过热时,会伴随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下采取加息等货币政策效果是明显的。但当经济增长乏力时,经济中最活跃的投资因素对市场价格的敏感度降低,利率等货币政策作用并不明显,此时应该采取财政政策来进行调整。在高油价的前提下,为什么过去大半年来美联储的稳步加息总是不断刺激美元走高呢?美联储的利率政策虽然不能直接对油价产生作用,但可以通过对强势美元的支持来达到抑制油价的目的。这一思维的逻辑依据是∶加息——美元上扬——美元相对购买力增强——以美元计价的油价下跌——输入型通胀受到抑制但是,随著石油生产国不断将出售石油赚取的美元转换为欧元等其他储备货币,这一逻辑路径的延续性受到越来越大的考验。首先,加息使美元走强的前提是美国资产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加大。但在于油价不断走强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对美国企业的盈利能力表示担心,而持续不断的加息行动会加剧这种担心。近期报出的美国通用汽车信用等级降低,以及瑞富财务丑闻等事件,都将抑制国外资本对美国资产的需求。虽然美国国债不会受到信用风险和企业盈利的影响,但毕竟其投资容量有限,美国政府不可能无限度的膨胀其国债规模。如果布什政府能实现其削减政府财政赤字的计划,联邦政府依靠国债市场来弥补预算的意愿就会减弱,国债的发行量反而会减少。有限的资产供给下,需求的增加会造成价格的上扬——国债收益率的下降,格林斯潘的所谓“长期利率之谜”就会再现市场。这显然就抵消了加息所带来的资本市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