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道和世纪大厅里面的《中华千秋颂》所描述的都是新千年以前的记载,那么从2000年到今天已经走过15个年头了,以后屮华文化还会继续发展,如何续写续画屮华文化,使它走向新的辉煌。教学/活动反思本课立足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屮华世纪坛的观光当屮。教学由原来远离生活的枯燥理论转而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由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引导学生挖掘身边资源转变。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从中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另外,我注重用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贯穿课堂始终,以游览屮华世纪坛的儿个景点为明线,以感悟屮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为暗线,重难点突出和突破不露痕迹,真正做到了德育无痕。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一一策略一一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一一体验一一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在情境探究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开展课堂探究式活动,既发挥了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育的有效和长效。教学方法上,我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罗杰斯强调教学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鉴于此,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生活材料,在大量的生活实践屮常握运用知识。鼓励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屮有独特的见解和体验,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不足之处:任何一节课都是带有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一样。本以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理解肤浅,但事实上我发现,是我低估了他们的实力和参与热情。可以说备学生这一关还不到位。知识的点拨以及更深入的引导学生思考尚有欠缺;合作探究过程中生成的教学资源,还不能灵活的把握和因势利导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