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加固处理后的吹填土次固结特性研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x  |  页数:69 |  大小:1253KB

文档介绍
遍使用的基本为e-lg(t)曲线图。3图1-2-2?ε/e-lg(t)关系曲线图Taylor在1946年提出次固结是黏土结构的塑性调整,认为这是一个时间过程,并将其称之为时间效应。陈宗基于1958年进一步提出造成次固结变形的时间效应的机械作用主要有两个过程,即因剪应力产生的滞流和因静水压力而产生的体积蠕变,并认为在上述两个过程中土体骨架会产生硬化[9]。Walker、Mesri等[10-11]则重点研究了同一原状黏土其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之间的关系,认为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之比基本为一常数,其值约在0.025~0.1之间。Bjerrum[12]提出了等时e-lg(p)曲线的概念。Murakami、周秋娟、余湘娟、徐珊、祝刘文、孟静、曹玉苹等[13-19]通过对原状软黏土的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和一维固结试验等,探讨了软土厚度、含水率、固结压力、加荷比、排水条件、先期固结压力等对其次固结系数的影响,提出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随着其厚度、含水率、加载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排水的加强而减小,且荷载小于先期固结压力时,其次固结系数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荷载大于先期固结压力时,其次固结系数随荷载的增大而减小并趋于某一定值。雷华阳、于新豹等[5][20]认为主、次固结的划分对次固结有影响,并探讨了新的主、次固结划分方法,于新豹提出通过lg(𝜀(∞)−𝜀(𝑡))−𝑡关系曲线来划分,而雷𝑞华阳提出通过应变速率与应变的关系曲线划分。冯志刚等[21]则通过对3种软土的一维固结试验认为加载亦对软土主、次固结的划分有着影响。王娟、沈大庆、张先伟等[22-24]分别通过对原状、重塑软土的一维固结试验探讨了软土的结构强度对次固结的影响,发现原状软土的次固结特征与重塑软土具有明显不同。雷华阳、肖树芳等[2][25]从微结构方面解释了软土的次固结,并指出软土宏观变形在微观层次上主要表现为孔径的大小、形状二个方面的改变。4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