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医用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4KB

文档介绍
用的要求,必须进行改性,提高其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在聚氨酯的改性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有许多,现已采用的方法包括本体改性、表面化学接枝、等离子体接枝、光固定法、包覆等。此外,我国沈家骢院士[6]提出在微观尺度上实现对生物材料的特异性生物活性的精确控制,将超分子化学引入到生物材料的相容性领域,认为此法将是从根本上解决生物材料的关键;再之,生物医学领域组织工程[5]研究的兴起,将也是解决相容性问题的关键。 3聚氨酯改性的一般方法 3.1聚氨酯本体的改性本体改性是指通过调节软段或硬段的结构、长度及分布,改变相对比例和相对分子质量,或把几种软段或硬段组合起来应用及在软段和硬段上接枝其它分子链,或者共混、互穿聚合物网络等方法,以达到调节PU性能的目的。李杰华,等[7]研究了以聚乙二醇和左旋丙交酯合成不同比例的聚乳酸(PLLA)-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为软段,用溶液法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扩链剂(BDO)按不同的比例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对此聚氨酯在37℃的PBS缓冲溶液(pH=714)中进行模拟体内环境进行测试,实验表明,此材料不会引起红细胞发生溶血。ChenKY,等[8]合成了2种基于4,4c-亚甲基双环乙基二异氰酸酯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以此为原料合成的聚氨酯,减少了血小板的黏附。PoussardaL,等[9]通过硫化羟基乙酸在PU软段中引入羧基,与在硬段上用二羟基丙酸酯扩联剂引入羧基的传统方法相比,提高了血液的相容性。聚硅氧烷(PDMS)[1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1]、聚苯乙烯[12]、聚二顺丁烯二酰亚胺[13]以及聚乳酸(PLLA)[14]等与PU形成的互穿聚合物网络可以改善PU的力学性能及其它物理性能;而PU与N-乙烯吡咯烷酮(NVP)[15]、丙烯酰胺(Aam)[16]等亲水性聚合物共混,可以改善其表面亲水性,提高生物相容性;最近,MorimotoN,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