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结余资金清理自查报告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9KB

文档介绍
够。一是信息公开的“时间差”导致群众猜疑。上级下拨涉农资金经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布,群众知情快,但这些环节多、程序多,政策落实到基层、到群众则需要很长时间,容易引起基层和群众误解。二是公开的内容针对性不够。由于信息公开不规范,规划计划、分配方案、类别标准等基层、群众关心、关注重要事项,难以成为公开的规定内容。三是公开的形式单一,创新性不够。乡镇、村组村务公开、公开栏公开等常规公开,公开面较窄,或者没有在规定的地点全面公开,也让群众产生了一定的误解。(五)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面广且繁杂。拨付渠道多,参与管理部门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资金的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使用效益。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全市城乡低保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重新全面核查,逐步清理有车、有房(指购置商品房)已不符合低保户。(二)进一步加强救灾物资发放规范化建设。在现有帐册版本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更科学、更规范的台帐。(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农村幸福院建设。20PC年,在20PC年建设幸福院的基础上,将全面铺开,完成农村幸福院建设。(四)创新公开形式,扩大社会监督。在深化现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常规公开形式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涉农资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形式。一是在乡镇、村一级推广点题公开的形式,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直接公开群众点题关心的问题。二是当前可以重点探索电子网络公开形式,建立完善的市、县涉农资金公开网上平台。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页等,实现从市一级到基层的自上而下的全过程公开,把资金安排、项目规划审批、政策规定等内容向社会公布,使涉农资金更加透明阳光,扩大社会和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有效规范主管部门权利动作,降低其工作的随意性,防止和减少暗箱操作、优亲厚友等问题的发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