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pusChristi的BarneyM.Davis电站建造了一座高6.7m,长10km的水泥土围堰,堰顶宽度3.7m,总共使用了26.8万立方米的水泥土。这是第一次在实际工程中大量使用水泥土的实例,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使用了振动碾压的方式进行围堰的连续填筑[8]。1988年第16届国际大坝会议上,法国人隆德(PierreLonde)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用碾压硬填方的施工方法修建上下游坝坡均为1:0.7的对称断面坝,上游面设防水面板进行防渗,称之为硬填方面板坝,也称为胶凝砂砾石坝(简称CSG)。他认为这种坝的断面大、应力小,尽管坝的体积比常规的混凝土重力坝要大,但是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故在投资上可以节省[9]。此外在对胶凝砂砾石坝进行工程运用的国家还有菲律宾、多米尼加共和国、巴基斯坦等。例如菲律宾在1993年和1997年分别建造的Marathia坝和AnoMera坝,所使用骨料通过筛分,最大粒径为60mm,掺加胶凝材料为70kg/m3,其中粉煤灰所占比例为20%,材料通过养护7d、28d、90d龄期后的强度分别为3、4、5MPa。该材料在抢险修复方面的特性在巴基斯坦国家的塔伯拉泄洪洞修复工程中得到了表现,该种材料所实现的日最大浇筑量达到了18438m3/d,这充分说明了胶凝砂砾石材料所具有的快速施工的优势。1.2.2国内胶凝砂砾石坝发展概况我国水电站事业的发展中,首先把胶凝砂砾石坝的筑坝思想引进国内的第一人就是蒋国澄[10],他通过翻译了P.隆德和J.M林登录的文章“TheFacedsymmetricalHardfilldam:”,从而吸引了我国水利人的目光,同时也给我国水利人的筑坝思想注入了新的思潮。这篇刊登在“WaterPowerandDamConstruction”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了国外对胶凝砂砾石坝的参数研究,包括对该坝的稳定分析和经济比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