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人生佛教”的目的是要“适应现代之文化故,当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为第一层意义,就是要“求人类发达为中心”;人生佛教的第二层意义,“当以大悲大智为群众而起义的大乘法为中心”;其第三层意义则“以圆渐之大乘法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人生佛教这三层意义,对永惺法师的弘法理念,影响甚深。六十年前,作为一个初来香港的两袖飘然的僧侣,他全凭一份“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的弘法热情,愿为佛教而竭尽所能,无私、无怨、无悔地付出,其精神支柱与推动力,实或多或少源自于太虚大师。那个时期,他曾读了大师一部份的作品以及相关的论著。读毕之后,不禁掩卷沉思,对其个人才华,自是敬佩;对其具有时代精神的感触,印象良深;对其博学,非常欣赏。太虚大师教制改革中办僧教育和社会服务事业的主张是有指导性意义的,许多都逐渐得到实现。而他的佛教革命主张中教理革命的主张是最有实际影响的,直到今天人间佛教思想成为教界和学界讨论的热点,几乎没有人会否定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的意义。在太虚大师的时代,“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没有严谨的区分。“人生佛教”即蕴涵了“人间佛教”的意义。Р 佛教的教义与修行方法,根本上乃是以人为本,“人间佛教”的提倡与落实,令佛弟子打破求玄探妙的迷惑,清楚明白佛教是现世的、此生的宗教,而不是他方的、来生的宗教,因而更能贯彻“人成即佛成”的理念;学佛修行,固然是为了超三界,脱生死,出轮回,但要出离三界,必须经历一番艰苦跋涉的路程;而这一路程的起点,即在于“人”与“人间”,离开了“人”与“人间”,我们的修行,我们的愿心,我们的努力,便无从生根,也就无法著力了。佛教不是徒具高深理论的宗教,而是蕴含高度实践性的宗教;因此“人间佛教”的真义,必然是实践性与现实性的,而其所带来的影响,必然是放在此生、此时、此地的现实中去实现的。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就是要服务于社会,与社会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