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约10-15%处于濒危状态。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区域内绝大部分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导致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漠,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等。Р二、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Р武陵山部分区域山高坡陡,地势崎岖,土地贫瘠,耕地较少,目前,区域内仍有大于15度的坡耕地52.0万公顷,“陡坡耕种”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极易引发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特别是随着坡耕地地区Р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对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使区域内脆弱的生态系统难以发挥其基本的生态功能,加速了物质从山地向河流运输的强度,引起营养物质大量外流,土地日益贫瘠化,水土保持能力下降,生态恶化与贫瘠化呈现恶性循环,目前仍有48.19多万公顷土地存在侵蚀的风险,占区域总面积的7.35%。同时,区域还是我国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区域,自2008年以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来,区域石漠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截止2011年底,武陵山区2011年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23.4万公顷,占区域总面积的18.82%。Р三、经济社会落后导致自身承担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能力弱Р武陵山重点生态功能区社会经济落后,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致使科技、信息、资金等要素难以聚集,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产业难以做大做强,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一方面,国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使得这些地区难以大规模发展冶金、化工等工业门类,另一方面,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相适应的生态产业体系尚未发展起来,农村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经济基础十分薄弱。Р四、自然灾害威胁大Р受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影响,区域内冰冻雨雪、泥石流、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