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阿拉善荒漠梭梭林大沙鼠防治与危害状况分析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x  |  页数:53 |  大小:1078KB

文档介绍
退化、难以更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荒漠生态系统的失调,严重影响了当地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对有害啮齿动物进行有效控制,将害鼠种群密度控制在危害阀值之下,可以防止害鼠的危害和蔓延, 保护农牧民安身立命的梭梭林不受害鼠的危害,使其更好地发挥防风固沙、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控制鼠害、改善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进程, 2009-2011 年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吉兰泰天然梭梭林害鼠开展了不同饵料和投饵方法的防治试验。同时分析荒漠区梭梭林啮齿动物数量动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绘制代表性鼠类的生境分布图。分析鼠害成因,确定害鼠种类及优势种。在实地调查危害区典型害鼠种类的基础上,将相关信息与草地卫星遥感(RS)数据资料(包括草地类型、比较变化、面积等)结合,再利用 GIS 技术进行图形叠加,最终确定危害区域典型害鼠的分布范围。应用“3S”技术分析啮齿动物群落的分布对于制订区域性鼠害区划及其综合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Р1.2 阿拉善荒漠区主要害鼠—大沙鼠Р1.2.1 大沙鼠的形态描述、分类及地理分布Р大沙鼠属啮齿目(Rodentia) 仓鼠科(Cricetedae)沙鼠亚科(Gerbillinae),体型较大, 成体体长为 150-200mm,耳短小,不到后足长的一半,尾长接近体长,粗大。体躯背部和头中央毛淡沙黄色,间杂黑色毛尖;体侧眼周围、两颊和耳后毛色较背淡;腹部及四肢内侧的毛均为污白沾黄色,毛基部暗灰色,毛尖污白色;尾毛上、下锈红色, 较背毛鲜艳,尾末端有长黑毛,形成小毛束。爪强而锐,暗黑色,前足四指(趾), 拇指(趾)不明显,后足五趾;前肢掌部裸露,后肢趾部被密毛,雌体乳头四对。大沙鼠门齿唇面有 2 条(一条较明显,一条较浅)纵沟。成体臼齿不具根齿,M1 的交合面有 3 个椭圆形齿环,而 M2 有两个齿环,M3 靠近中部有凹陷[73,79]。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