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18年全面学习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党课讲稿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0KB

文档介绍
思想的形成和发展Р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Р 第一,思想萌芽阶段。习近平同志2012年担任总书记后,第二次国内考察就是去阜平看真贫,并发表了他担任总书记以来第一篇关于扶贫的长篇讲话,其中就隐含着如何实现精准的思想。比如,他说扶贫数目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Р 第二,提出和实践阶段。“精准扶贫”第一次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号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3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以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核心的六项机制创新和十项重点工作。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等方面设计精准扶贫机制,包括建档立卡、派驻工作队、建立考核指挥棒等。随后推动了全国范围的精准扶贫实践。Р 第三,发展阶段。从2013年底提出精准扶贫后,2014年、2015年习总书记对精准扶贫反复强调。其中最详细、最典型的有两次重要讲话,一是2015年6月18日在贵阳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通篇讲精准,是精准扶贫的一个典型之作。提出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切实”,为当年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讲话做了准备。二是2015年10月16日在国际减贫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在上次贵阳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基础上对精准扶贫进一步凝练阐述,提出了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综合措施,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等经典思想,指出,中国坚持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注重抓“六个精准”,就是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