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素质性有待提高。从目前师资来源和参与授课活动调查发现,医疗系统的师资医学专业精,但善于授课的人不多,调动课堂气氛不够,对学员不具吸引力;其他非专业的师资善于授课,但医学知识不够丰富,影响教学工作。五是师资流失缺乏,配备不足。目前,11名师资正常参与培训的仅有3人。按50名学员必须配备1名的要求,远远不能满足工作所需。全部参与师资班培训的师资严重流失,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力量较薄弱,客观上影响了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师资力量有待于加强。? 授课形式相对单一,学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培训质量有待提高。Р 一是主要采取理论讲解、播放视频、实际操作练习的方式授课考核,课件缺乏案例实教和针对性,形式单一。全天授课考核时间为8小时,学习时间短,学员被动接受知识,属于填鸭式学习,较为容易忘记。部分学员甚至反映仅能掌握简单内容和技能。二是学员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分别有在校大学生、县属在职人员、基层工作者、自由职业者、社会无业人员等。文化程度有大学、初高中、小学生、文盲等,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培训内容理解和接受能力不一,文化素质高的接受能力和支持度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有的学员还认为自身非医疗专业人员,无需掌握急救技术,灾难发生时只需拨打120急救电话或是直接送医院即可,对救护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不认真听、不亲自动手操作。部分学员特别是单位职工认识不到位,认为参加培训只是个形式,只要交费就行,参不参与无所谓,怕影响到工作和向单位请假被批评,总是向工作人员说情请假不到或是半途逃课,造成不良影响,给正常开展培训工作带来一定干扰和困难。三是红十字会救护培训与其他单位培训相比较,教学内容普通,特色不明显,同样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避险逃生”等,甚至培训程序和方法基本一样,没有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教学品牌,在教学内容上和授课方法有待于创新,培训质量有待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