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新闻法规与伦理研究考题(答案)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事实分开表述,不致于使公众把意见误解为事实,意见中不应当夹杂其他事实,等等。五、综合分析论述问题:(共 1题 27 分) 阅读以下附后材料,从新闻道德及新闻法制的角度,分析并评价记者的行为。( 27 分) 从新闻道德和新闻法制的角度来讲,该记者的行为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新闻道德—— 1、新闻媒体应当坚守舆论监督的职能,不跟从政治权力的声音,不因屈服于政治权力的压力而导致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得不到保障。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地方政治势力的压力,但是他没有屈从,而是坚守新闻职业道德,这是值得肯定的。 2、新闻道德不是现象的,而是反思的。记者对自身职责的认识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拓展的,如果记者的职业规定性一成不变,那么,新闻道德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这个记者在自己的札记里反思了采访报道与利益回报的关系,这样的追问,让记者对新闻道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在客观、公正、平衡的问题上,仍有不足之处。弱势群体并不必然等同于善,而且可以看到村民的做法(如扣留朱小瑞)实际上也有不对的地方,而记者在心中已经偏向于维护村民。另外也需要注意,结合札记可以发现,第二篇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记者对于新任市委书记刘宝玲的好感,这影响了新闻的客观性。新闻法制—— 1、进行新闻报道之时,记者没有抢在司法判决之前对事件进行评判,没有擅自将村民扣留的袭击者称为“罪犯”,也没有自作主张地将与村民发生利益纠纷的定州电厂成为“嫌疑方”,最大限度地尊重了事实真相与各方的名誉权,体现了法制精神。 2、可能存在侵犯隐私权的现象。以新闻或其他作品形式公开披露信件、电话的内容,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由于札记里记载了该记者与市宣传部长的电话对话内容,如果札记在媒体上公开发表了,则可能构成侵权。 3、刊发的新闻中,出现了遭袭村民的真实名字,有可能会使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这点上记者考虑得可能不是十分周全。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