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比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跃等积极人格品质。Р(3)早期童年经验。早期童年经验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也因人而异。Р(4)学校教育因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也具有巨大影响。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团体组织结构,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Р(5)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维系一个社会稳定的功能。这种共同的人格特征又使个人正好稳稳地“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Р(6)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Р综上所述,人格是先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培育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其中教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决定因素。Р1.奥尔波特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该如何实现自我完善。(8分)Р答:奥尔波特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不断发展的,主要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Р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婴儿从出生到三岁基本上是一种以躯体存在为基础的生理自我。Р从三岁到青春期以前,自我意识主要是指社会自我。这段时期个体会接受大量的社会文化的影响,所以又称为客观化时候。Р从青春期到成年是自我意识走向成熟,形成心理自我的阶段。个人把外界的价值观、态度、观念等内化,形成自己主观的态度、兴趣和个人的价值观。这段时候又称为主观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