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黛玉葬花吟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66KB

文档介绍
痛苦,正像陈寅恪先生《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中所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甚至“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我们也深深地理解如冯小青这样的形象所包含的对封建礼法和专制制度摧残人性与人格的血泪控诉。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我们非常地欣赏和喜爱黛玉形象和明清时人的许多美的创造,但从现实的角度,我们不能不觉得,类似冯小青这样的形象、境界和心性人格,似乎太精致、太局促、太柔弱了,无以面对现实,也不能拥有未来。更不必论如鲁迅先生所讥讽并厌恶的“秋天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的到阶前看秋海棠”式的无聊、做作的雅,以及有缺陷的病态的心性人格。近代以迄清末,在饱经内忧外患的文士中,以龚自珍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思想家们,一方面延续和继承了前人的忧愤和春恨秋悲的主题,另一方面又仿佛预见和呼唤着未来,在他们的笔下,出现了值得注意的精神因子。身当“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的万马齐喑的时代,面对“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的无边无际的黑暗,“才者自度将见戮,则蚤夜号以求治,求治而不得,悖悍者则蚤夜号以求乱”,求治不得而咒其速朽,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觉醒与彻悟呵!他的《己亥杂诗》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之句,依然是春恨的主题,却于“桃花乱落如红雨”之中寄望于未开的花朵,这是前人的春恨之作中所罕见的。这使我们联想到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他在最黑暗的时刻奔走呼号,为推翻封建制度而呕心沥血、出生入死,他在“天下为公”的古老口号中注入民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