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双边经济贸易往来在苏联剧烈转折阶段所具有的政治意义才是关键所在,这是从口头支持改革转向实际行动的开始(16)。另外,针对美国的谷物禁运,苏联自身也采取了诸如谷物来源多样化、农业生产集约化等方法提高粮食产量,甚至提出了在不久的将来向世界市场出售谷物的计划(17)。Р Р 其次,尖端技术控制方面。里根政府20世纪80年代通过“巴统”机制、《出口管理与控制法》和谍报等活动确实给苏联获得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造成了很大障碍。这些技术控制措施对于当时急需先进技术的苏联经济改革来讲,其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政策反而激发起苏联自主进行先进技术研发的决心(18)。针对美国的技术控制措施,苏联制定了相应的《纲要100》,该纲要囊括了西方对其进行技术封锁的100种物资。在此纲要制定之后的3年时间内,这些物资的90%苏联已经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另外苏联在电子计算机、超导等高科技领域的研发工作也逐渐展开(19)。Р 最后,硬通货方面。由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对苏联采取的种种经济制裁和贸易控制措施,更重要的是由于苏联沉重的历史负担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种种失误,使得8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20)。从1985年起,苏联财政开始入不敷出,出现赤字。80年代中后期情况日益严重,同时,苏联的国际收支情况也开始恶化。但是,鉴于80年代苏联与美国和西方国家贸易水平的有限(整个80年代,苏联与西方国家的进出口量大致一直徘徊于200亿~300亿美元之间,而苏联的进出口量一直在大约600亿~700亿美元之间浮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量大约占苏联贸易总量的30%(21)),很难就西方国家对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状况恶化的影响作出很高评价,只能说,美国和西方种种遏制苏联经济发展的措施对于当时苏联经济确实造成了重要的消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对苏联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并非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