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被看”的多种关系,这些关系共同发展并随时转换,使看/被看模式更加丰富且独具特色。《呼兰河传》中,萧红以孩童的视角对故乡自然人文环境进行了具体描绘,继承鲁迅对国民性批判的犀利、锋芒与沉痛,批判了呼兰河民众的愚昧无知,自私保守而又猎奇的国民劣根性,并从现代文化的视角对本土风俗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透露出对故乡、生命的深切关怀,表现了她这名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和人文关怀,也是对鲁迅国民性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参考文献[1]程金芝.集体无意识下的悲剧人生——谈萧红的《呼兰河传》》[J].德州学院学2006(1).[2]季红真.萧红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3]矛盾.呼兰河传序[M].萧红.呼兰河传.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4-8]陈建功,舒乙.萧红.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9]周成华.现代文学观止长春[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9.第145页.[10]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89页.[11]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1页.[12]鲁迅.复仇[A].鲁迅全集(第2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73页.[13]常立霓.看/被看模式的消解[J].湖北大学学报,2005(1).致谢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者付奎老师。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你们孜孜不倦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感谢四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