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利于诱发非破坏性裂纹,吸收能量,阻止材料的开裂。但胶粒过大,相对减少了粒子数量,增大粒子间距,也会减低效果,使强度下降。单分散性乳胶粒制备是乳液聚合研究的重要方面,然而常规乳液聚合却常得到具有一定粒径分布的乳胶粒。这种大小不均一性反应了成粒与增长的非同时性,且各个乳胶粒形成和增长差别越大,则分布非均一性将越明显。当乳化剂浓度大于几倍CMC浓度时,乳胶粒大小分布呈高斯分布特征,并以单峰形式不断的向更大粒径方向移动。由于乳胶粒在成粒和稳定期的增长速率高,控制乳胶粒大小应着重于这一阶段。对于间歇式乳液聚合体系,不论单体水溶性如何,在一般情况下,控制乳胶粒大小和分布关键在于调整最初乳胶粒的形成过程和改善它的稳定成粒过程。单体水溶性不同时,乳胶粒大小在最初乳胶粒形成过程和增长稳定的特点不一致。对于水溶性较小的单体,由于它们在成核和稳定过程中对乳化剂的依赖性强,所以这类单体的乳液聚合控制乳胶粒大小的方法之一是采用分批添加乳化剂,以分批方式加乳化剂并辅以改善成粒时的水相反应,则一方面可以缩短乳胶粒形成的周期,又能在最初乳胶粒形成时较好地稳定初级乳胶粒,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凝结合并。而且随乳胶粒聚合增长时,通过补加乳化剂以保证乳胶粒表面对乳化剂吸附量不断增加的需要,从而可得到分布较窄或单分散乳胶粒。对于水溶性较高的单体,乳化剂胶束对成核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初始胶粒的稳定还是很关键的。所以,控制乳胶粒大小应侧重考虑均相反应特点,为此采用合理的氧化还原体系降低均相反应速率以调节成核同时性是较好的方法之一,目的在于成粒、增长趋于同时进行,而且有利于初始乳胶粒的稳定。4.3含胶量接枝物中含胶量增加,冲击强度也随着增高,但耐热性、流动性、硬度、弯曲强度则随之而下降,这说明橡胶含量的增加只有利于冲击性能的提高,故目前生产ABS时应注意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减少橡胶量。橡胶含量对ABS冲击强度的影响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