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青海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52 |  大小:9703KB

文档介绍
、农业综合开发、农牧、水利等各部门分头组织实施,缺乏统一的指导性规划和规范的建设标准,项目安排衔接比较困难,建设标准参差不齐。建设资金渠道分散,难以形成合力,造成许多项目建设标准偏低,多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难以同步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地力培肥、耕作节水技术等措施,工程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加之我省地处高原,地理环境差,建设高标准农田难度加大,投资成本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国家没有这方面的倾斜政策,制约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二)耕地等级低、质量不高。全省现有耕地882.03万亩,其中水浇地278.65万亩,占31.59%,旱地603.38万亩,占68.41%,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区、海南台地和柴达木盆地。“十二五”期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126.1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4.3%。主要分布在西宁市、海东市、海南州、黄南州、海西州、海北州等地区,地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多而南部地区少。随着国家城乡建设及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我省优质耕地数量呈减少趋势,耕地质量保护与农民增收的矛盾比较突出,长期重用地、轻养地,耕地污染有所加重,造成了耕地等级低,生产能力低,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低。按照2014年农业部耕地生产能力划分标准,我省耕地被划分为十到十六等7个等级。(三)农田灌排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根据青海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全省共有中、小型灌区1542处,其中中型灌区89处(跨区合并后),小型灌区1453处。全省建成水库194座。由于水资源紧缺、水源保障工程不足、水资源调蓄能力较低,全省水浇地面积只有278.65万亩,仅占总耕地面积的31.59%。现有的水浇地灌溉保证率偏低,渠道输水能力和引水流量有限,水资源很难优化配置,多数灌区仍采用大水漫灌、串灌等落后灌水方式。现状渠道多为土质渠道,已衬砌的渠道因运行时间久及冻胀破坏等,存在老化失修的问题,严重制约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