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82KB

文档介绍
和平共处还是相互战争,都不能阻挡民族间自然的交流合作与发展,都不能阻挡民族间自然的交流合作与发展。宋代文人刘迎有一首诗说得好:“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战争与和平仅是民族关系的外在表象,在理解“一”和“多”的关系上,不能只看表象,不能简单地把“一”和“多”的关系理解为好像是土豆同口袋的关系,认为统一的多民族就是把土豆放到口袋里就行了。“一”在“多”的中间,“一”不只是一个口袋,重要的还在于它是轴线,是方向。在中国封建社会,“多”和“一”的关系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汉化,这应当是认识、理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强调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在什么上面呢?统一在社会主义的方向上,统一在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和轴线上。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强调统一,但不能削弱“多”的发展。“多”的发展不是削弱了“一”,而是丰富了“一”。各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特点,都有他们对历史的贡献,都有可能对历史做更多的贡献。发挥“多”,可以更丰富“一”,使“一”更丰满些。“多”也不是一般的多,是统一的“多”,就是说这个“多”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多”,是轴线和方向的“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近百年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繁荣富强的斗争过程中,五十六个民族,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了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在这个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中,汉族不断吸收其它民族的成分而日益壮大,而且渗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筑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的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有辉煌的过去,她也必将创造美好的未来。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