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渲染了情感氛围、奠定情感基调,再引导学生读第三、四段,用“读”促进学生想象青海高原悲壮而苍凉的画面,理解描写环境的词句的意思,为“以读代讲”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我们变序执教,利用配乐朗诵,背景画面,回环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背景烘托的妙处,从而感悟本文篇章结构的独特之处。有了指向明确的引导和策略,这一课“亮”起来了!当我们为学生全情投入的朗读欢欣鼓舞的同时,又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都是老师点拨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掩盖了。这样的缺失主体的课,不是我们追求的课!(缺失主体)我们景行一直探索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文化如何体现?老师能否再“退”一些,更凸显学生的精彩呢?我们是这样做的:第五自然段是课文的精读部分,学生默读批注后,在全班交流环节,老师就大胆“退”出来,让学生尝试相互点评、补充,传递话语权,还课堂与学生,扎扎实实地训练了学生“听、说、读、思”的能力。这个时候,老师适时的“进”可以从几个方面体现:学生传递话语过程“受阻”时,老师帮助组织;学生点评不得法时,老师可以相机提示;学生理解在同一个层面时,老师点拨提高。在这里,我们抓“撑立”一词,引导学生重点品读。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想象引读、配乐回环朗读的方法,理解“撑立”一词在句子中的含义,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妙,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落实高段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中,这株青海高原上的柳树,从文字转化成了一棵有生命有温度的树,巍巍然撑立在学生的心中。三、研修感受:由夏入秋,十几次的试教,泥泞不断,欣喜不断,思考不断……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例子的散文教学主题研讨,让我们深刻地领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读书,本本分分为学生的真谛。依文施教的教学观,让我们寻找到了一条朴实而扎实的教学之路!“以生文本”的课堂文化建构理念,为我们指引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向!“教无定法”,我们将继续行走在小学语文探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