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案例从“逻辑先在性”看哲学唯心主义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20KB

文档介绍
对峙中,主体的人自觉地把自己与对象世界对立起来,并且以观念地把握客体的认识活动为自己实际地把握客体的实践活动作准备,在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活动中,人们不仅要以感性思维去把握事物的现象,形成感性认识,还必须以自己的理性思维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理性认识、关于人和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事实上都没有真正理解和区分“时间先在性”和“逻辑先在性”,而是各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并把强调的这方面绝对化了,认识不到两者辨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展开批判的同时指出它们共同的缺陷在于不理解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并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了“逻辑先在性”与“时间先在性”的辨证统一。实际上,无论是“时间先在性”或“逻辑先在性”,它们都是以实践为前提和基础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们现实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和基础和根据。没有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逻辑先在性”与“时间先在性”关系问题也不会产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行了扬弃,并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辨证统一了“逻辑先在性”与“时间先在性”,最终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要真正理解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实质及其之间的分歧,理解实践唯物主义,就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辩证理解“时间行在性”与“逻辑先在性”及其关系。对于逻辑先在性与时间先在性问题,对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纷争问题,从表面上似乎不难理解,其实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当我们碰到具体实践问题时,对这两者的分析往往存在不少困难与困惑。不是可以用时间上的或逻辑上简单地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就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争论仍然在继续,哲学问题也将永远存在。当然,追求智慧追求进步的人类必将永恒探求。也许,这也是我们今天有兴趣去讨论“逻辑先在性”与“时间先在性”的关系问题吧。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