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乡镇关于小反刍兽疫疫病防控工作方案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32KB

文档介绍
医行政管理部门与林业部门应定期通报有关情况。 7.解除封锁。疫点内最后一只羊死亡或扑杀,并按规定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后至少21天,疫区、受威胁区经监测没有新发病例时,经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机构审验合格,由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由该人民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 8.处理记录各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完整详细地记录疫情应急处理过程。 9.非疫区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检疫监管,禁止从疫区调入活羊及其产品; (2)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养殖户防控意识; (3)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发生风险,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防止疫情发生。篇三:小反刍兽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综合防控措施(扶沟县畜牧工作站刘学义461300) (周口市畜牧局安进466000) 小反刍兽疫xx年7月传入我国,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高热、口炎、腹泻及肺部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接触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1、病原学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翠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形成合胞体。 2、流行病学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我国多发于北部牧区。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处于亚临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含有病毒。 3、临床症状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天,最长21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21天。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