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进行室内水质分析试验,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相关标准进行了腐蚀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道路沿线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对混凝土结构具微~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中等腐蚀,对钢结构具微~弱腐蚀性,详勘阶段对该部分区域进行了进一步查明,详见地勘报告。2.6不良工程地质本合同段沿线不良地质主要有崩塌、岩堆、软土、人工填土、孤石及夹层等。2.6.1崩塌项目沿线局部段落存在崩塌岩土体,根据工程地质调绘及地质钻探,共查明沿线崩塌11处,对路线基本无影响。2.6.2岩堆岩堆主要分布在原芙蓉隧道进口西南侧斜坡及洼地处,岩堆范围约45m×34m,位于洞口右侧约43米处,岩块直径一般2~3米,最大4~5米。同时,隧道进口正面斜坡虽然经过治理,但是由于采石场长期爆破影响,施工时亦应注意防范不稳定岩块产生的危害。2.6.3软弱土道路沿线分布有海相沉积与第四系冲洪积淤泥(淤泥质土、有机质土),具较高压缩性,较低强度,呈流塑~软塑状态,属软弱地层。未经处理不可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桥梁地区的软土易造成冲(钻)孔的缩径及塌孔。路基部分软土主要分布在台地区与低丘陵区的山间洼地及冲沟地段,为软塑状态的有机质粉质粘土。2.6.4(新近)人工填土建外环高速穿越较多村镇地带,人工填土普遍分布,主要为耕植土、素填土、杂填土及填石四种类型:耕植土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松散状态;素填土以粘性土为主,不均匀混有少量碎石,松散~稍密状态;杂填土主要由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组成,松散状态;松散填土在自重、雨水浸入及附加应力影响下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对路基造成破坏,须进行有效处治。2.6.5孤石及夹层在花岗岩及混合岩分布的位置残积土层、全风化层及强风化层中孤石分布较多,直径一般1~3m,个别大于5m。在侏罗系泥质粉砂岩分布的区域残积土层、全风化层及强风化层中硬质夹层(中风化岩)较多且分布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