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文论专题》试题及答案4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20KB

文档介绍
简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1)情节的完备;(4分)(2)情节的整一;(4分)(3)情节的严密。(4分)3.韦勒克、沃伦认为日常语言相对于文学语言来说没有质的差异,但是在量的方面却显现出区别,请简要说明。区别主要有三点:第一,文学语言对于语源的发掘更加用心而有系统性。(4分)第二,文学语言的实用意义较为淡薄。(4分)第三,文学语言呈现的是虚构的、想象的世界。(4分)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1.结合文学的通俗化问题,谈谈李渔的“浅处见才”说给我们的理论启示。首先,从戏曲创作本身讲,理想的戏曲应该是“雅俗同欢”、“智愚共赏”的,“才”与“浅”、高雅和通俗理应和谐辩证地统一于同一作品当中。其次,从戏曲本位观来看,真正的戏曲应该是“观众本位”的,“浅”也好,“才”亦罢,观众是最后来衡量戏曲优劣的唯一尺度。最后,从戏曲通变观来讲,健康的戏曲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它需要在“才”、“浅”相谐、高雅与通俗两不偏废的前提下,既顺应时代精神的要求,同时警惕个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自己熟悉的文学典型形象为例,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每个要点8分)2.怎样理解和认识伊瑟尔关于阅读过程的描述和阐释?答案要点:“游移视点”是将本文分解成相互作用的结构,也就是发现本文中各种不同的意义成分;“建立连惯性”是对各种意义成分作出一致性的整理集合,形成关于意义的完形认识;“卷入事件”是因为本文意义的多种可能性存在而要求读者进入本文之中依据自身的知识进行一种选择,从而将本文不是作为一个认识的对象而是作为自己参与其中的事件来体验和领会;“建构意象”则是将本文由语言符号构成的含有意义的图式形成感性具体而又具有理性意味的“想象性客体”。(阅读过程的四种描述,每个要点5分,其余两分酌情给予。)(简答题与论述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围绕要点组织答案,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以给相应分数。)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