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名作《清明上河图》

上传者: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2KB

文档介绍
前的课时里,已经就具象艺术的基本含义、特征和意义做了概述,这一节课是要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具体的作品,即《清明上河图》来有针对上述对应讲解,为了让同学们对《清明上河图》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我将《清明上河图》全图带到课堂上,《清明上河图》完整图轴的展示,令同学们非常兴奋,一个个都亟不可待的希望看的更清楚,更细致,也更加用心的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分析,这样一来,与这幅名作相关的各种文字描述如:1)长度、高度;2)疏密安排得当的房屋、行人、器物;3)运用了典型中国式散点透视的视角描绘景物等等……一系列不易理解的抽象含义,在同学们看到完整图轴时,都变得简单明了,只需稍加解释就可以准确的理解。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利用同学们被深深吸引住的注意力,将平时他们不爱听的一些理论知识糅合在其中,如国画里的基本技巧、流派、绘画种类和作品意义等,并在全图概述中设下疑问,留待他们近距离欣赏时自己去探寻,比较,如:1)在虹桥之上即将发生的“交通事故”;2)虹桥上下同心协力共度难关的紧张气氛;3)街市之上林立的店铺中那形形色色的行业;4)画轴头尾之上各式的收藏印章;5)画轴背面历代收藏家的珍贵题词等等……整节课最令同学们期待的环节,是我安排的分组近距离观赏整图,当然,他们有意无意中都会带着我提的问题去观察、探索甚至争论,在这个环节里,我就只需提醒他们注意爱惜图轴了。这个时候他们不再是“上着美术课,想着语数外”的高度紧张的学生,他们俨然是艺术鉴定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深深沉浸于这伟大画卷带来的艺术魅力之中。当课程接近尾声时,同学们已经对《清明上河图》有了各自的理解和感知,这节课我没有进行结论式小结,而是尽可能的让同学们保留了自己的结论。这堂课的可取之处是全图展示带来的课堂效果,以及自由观画产生的自主投入学习的气氛,缺憾之处是因为班级差异,有些班级的纪律较难控制,说明在灵活备课上做的还不够。2009年1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