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人物堂吉诃德现代意义的探究【开题报告】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68KB

文档介绍
1614[3]哈利•列文.堂吉诃德原则:塞万提斯与其他小说家.载于《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4]杨絳.重读《堂吉诃德》.选自《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5]塞万提斯.外国名作家谈写作.北京.北京岀版社.1980[6]童燕萍.写实与虚构的对立统?《堂告诃徳》的梭仿真实.载于《外国文学评论》.1998.(3)[7]周宁.幻想中的英雄——论《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版).1996.(1)[8]屠格涅夫.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张捷(译).载于《屠格涅夫企集》第11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9]博尔赫斯.论《堂吉诃德》.赵德明(译).见《摆脱孤独——世界经典散文新编•拉丁美洲卷》.天津.大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10]陈凯先.塞万提斯.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1]邱紫华.《堂吉诃徳》的喜剧美学特征.载干《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2]劳尔•巴尔加斯.西班牙文学的新堂•吉诃德.申宝楼(译).载于《译林》.2005.(1)[13]税海模.《堂吉诃徳》与《阿Q正传》、《狂人日记》的跨文明比较.载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14]李德恩.唐吉珂德:伟大与渺小——兼论《唐吉珂德》中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原载于《外国文学评论》.2009.(2).41-45[15]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6]钱理群.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2007[17]黑格尔.美学: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50[18]周作人.欧洲文学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19]杨正润.如果没有堂吉诃德.文汇读|5学报.2009[20]米歇尔•福柯.词与物.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113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