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3434KB

文档介绍
艺术品,《艳妆维纳斯》、《思想者宝座》、《友谊号》诸作,作者在调侃中思考着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与融合,在反讽中忖量着传统和现代的延续与嫁接。有一点可以肯定,此种转化在复兴和开拓传统手工艺方面起到了推力作用,其实,艺术在物化过程中离不开技术,只不过是为艺术而技术,并非为技术而技术。可以说,从民间传统工艺中挖掘和利用可转换资源既是一条发现和延续传统的探索之路,也是一条发展中式物语、弘扬中国文化的创新之路。再如李洪波的一系列纸媒雕刻作品,也是从中国民间一种可以折叠拉合的被称为“纸葫芦”的玩具中获取灵感,通过数以万计的一张张纸的黏贴和雕刻,呈现出看似有形实则无形,看似具象实则抽象的一系列艺术形象。纸张的连续性成为表达物语的主要方式,让人们看到了纸材的另种可能和对中式“象”、“形”之道的深刻体验。可见,中式之物不仅可借助新材料让老物“说”新语,还可通过传统工艺让新物“话”古言。其实,如单从技术角度来看,当代艺术中的一些优秀之作也曾有过相关的转化与构造,如徐冰在《天书》里用到活字印刷、隋建国在《熊猫方尖碑》中挪用熊猫垃圾箱、蔡国强运用火药等等。张德峰《友谊号》2004年李洪波《木方》2011年隋建国《熊猫方尖碑》2006年综上所述,从许先生个人创作和列举的其他艺术家作品来看,从中国当代雕塑开始之时,就有零散地关乎中式、关乎物语的主动实验与探索。二十世纪以来,西学为重,中式式微。许正龙先生近年来提出作为文化概念的“中式物语”,这是群体反思后的自我觉醒,更是文化自信在当代雕塑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此过程中,既有可发现和利用的文化资源,又有需开拓与创新的文化内涵,更有应具备和守望的文化根基。(钱亮、康悦青年雕塑家)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