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血液流动的改变,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相应变化。血流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剪切力(即血流对血管的摩擦力)是当前国际生物力学与血液流变学研究的关注所在。剪应力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基因启动子片段中的剪应力响应单元等环节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流剪切力升高时,内皮细胞分泌第Ⅷ因子(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WF)与前列腺素I2(PGI2)增多,这对血小板聚集带来两方面影响,vWF作为配体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结合,造成高剪切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GI2则可减弱化学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低血流状态(低剪应力)可增加实验动脉损伤时血小板的激活,因此,血小板活性与剪应力的关系是复杂的。剪应力升高还可促使EC分泌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但存在剪应力可使ET1mRNA下调的报道。NO有舒张血管作用,而ET1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因此,血管舒张状态对于剪应力的反应也是复杂的。血流的剪应力还可促使EC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激活血栓溶解过程。此血栓溶解又受其抑制物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PAI)的对抗,内皮细胞分泌PAI-1也受剪应力影响。PAI-1的表达和分泌对于血管平滑肌迁移和血管重建十分关键。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EC可凋亡,而剪应力可抑制某些因素引起的EC凋亡。剪应力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当血流剪应力增加时,可使血管内粘附分子、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增多,有利于微动脉生成,而毛细血管网络生成的调控,则与剪应力增加时的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有关,使得NO合成增多。可见,刺络放血可能通过影响血流剪应力而产生调节EC的作用。刺络放血破坏了局部血管的完整性,而这一变化是活化EC的首要因素,活化的EC可引起复杂的生理病理效应[8]。刺络放血时若刺激的非真毛细血管,可刺激血管平滑肌上丰富的植物神经,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复杂的信号转导变化,产生细胞内、细胞间及血管局部和整体的调节反应。